最近,刚放假回家,除了准备所有申请教师准证必备的文件外,也趁机好好休息,仔细思考这一个月来的点点滴滴。
我去到南华独中教书,差不多有一个月了。
很多同事问我,为什么要到这么远教书(我家在新山,我工作地点在霹雳曼绒爱大华)?那里的老师大部分是那一带的人,最远也是森美兰的石慧玲。我,正式打破了她的纪录。
去到这么远,我是没有认识的人的。我第一个认识的人,是学校男生活导师张秋发,是他载我进去的。由于距离我家太远,所以我是住宿舍的。接着,我才陆续认识其他人,如巫国辉、韦美湄、Theresa等。其中,我要接替的人是美湄,她就快在下礼拜到台湾元智大学念书了。
在那里,可以称得上什么都没有,就是苍蝇多,附近都是油棕园、养虾场、养鸡场等,可以说得上是农业小镇。在市区,几乎什么也没有,只有THE STORE可以逛,电影院可以看电影。
虽然如此,我也过得不差。至少,我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学生,如初一甲的远敏、burger修齐(我一直疑惑怎么会有一个动来动去的burger)、佩欣等,初一丙的俊铭、宝发、雁嬿等,初二甲的雯莹(开始时被我喊名字最多)、雪萍(代替了她的位置)、忠宽等,乙的顺应、李薇、佳雯等,丙的丽华(跳舞很棒)、诗忆(一副大姐的模样)、婷婷(最乖)等,高一甲的雪妮(青蛙)、思妮(想象力丰富)、莹鷟(作文不错)等,扯铃社的伟伦、颖欣、亦洁等。
希望,我所教的学生,每个都能顺利升级哦!(特别是初二乙,好害怕他们整班留级)
2009年7月1日星期三
转载:作为路人乙
事實上,我工作的資歷不算太淺。大馬兒童文學家愛薇邀我在《沒有畢業典禮的大學》再版時客串一篇,大概因為在我身上還看到一種青澀,未炸成油條的部份。這大約和我的工作性質有關──文學。
文學,約莫真是一種可以保鮮的專業,指的是精神狀態。而因此,當從事別的行業的朋友都被生活磨得差不多,我才暖身完畢,而宣告就要開始。
之一:開始知何為開始知何為,且為之。我神秘的未來讀者,你大概在問:所為何?
你看不到我,但相信我,我現在是一臉嚴肅地在鍵盤上敲字對你傾訴,好像你會是一個理解我的對象。這非常可能,為甚麼不呢﹖首先,你選擇了這本書,表示你可能也還沒從社會大學畢業(我也是,至今還是!)。那麼,我們可以一起思考,譬如,工作的意義﹖在精神方面,我比較貪心。我是不會願意只是專心等待月底的戶口數字,而已。我比較傾向用心做我認為應該做,且也有意義的事情──對自己,也對別人。
我想我真的選對職業了:教學和做研究,後者也等同:思考、寫作。我做我本來就要做的事情,且同時可以藉此養活自己。我知道我很可能是幸運的。而我也知道人生過程,每個人都需要經過一些波折,最後才抵達幸運。
我的工作與其說是面對知識,毋寧是面對人──那些面向不可知“未來”的人,我那些學生。這“未來”我也遭遇過,如今是我的“很久很久以前”。我們的路不盡相同,但有些地方我確實到過,有時不無驚險,卻也毫髮無傷地回來了。我說的當然不是“我是過來人”那種話,因為確知風景時刻在變。但我這些年真的看到了一些真相:那就是,不管是在課堂上,或是在學校的巷子漫步之際,有時甚至在課餘時間,KLCC或大將書店的偶遇裡,我都是一個路人乙,有機會主動提供良善的知識,一些參考資料,一個註腳。有些時候,也就是在學生從路人甲那兒鎩羽而歸,或是路人甲缺席的情況中,以“後備路人”的角色做一點額外提醒或揭示。
在適當的時候,站在正確的地方,手朝對的方向一指,卻並非直接介入問路者的旅程,以免無意中取消了他們探險的歡樂和豐收。當然,也是在他們尋路不得而發愁的時候,以經驗作為基礎,告訴他們:故事尚未結束,這只是暖身動作,而已﹗
之二:最幸福的事而我終於發現到,那種“認清自己位置”的自覺,事實上也來自一種承傳。我希望,我是一個會讓學生感到幸福的老師。你說馬來西亞,不,全世界,哪間大學開辦幸福課程啊?你當然知道,很多事情並不在課堂學習,而教育,常常不只是言教,更是身教。我的學習之旅中,有一位特殊的老師影響我走上和他相似的道路,教我以豁達的心態生活,告訴我甚麼叫虛己。
我記得,寫碩士論文的過程,我仿彿學會了如何與無涯的知識和平共處,以及,如何化解思想與生活的距離。第一次,我苦惱地問柯慶明老師:“老師,書這麼多,以前的已經看不完,現在又越出版越多越快,怎麼辦?”老師並不回答,叫我坐下,問喝茉莉花茶還是普洱茶?片刻,我捧醇厚的普洱茶,慢慢啜飲。這時,老師好整以暇問我:“這水哪裡來?”我隨口說:“太平洋吧?”老師笑點頭:“是啊!你現在只是喝一杯,不可能一口氣喝整個海洋。每天喝一杯,累積起來,幾十年也就很可觀了。”又有一中午時分,我氣急敗壞跑去找老師,問道:“老師,到底甚麼是生活﹖”老師站起來,問我:“肚子餓了嗎?先別說那麼多,現在是中午,應該吃飯了,走!我請你去福利社用餐!”於是在台大校園郵局樓上的學生餐廳坐下,簡餐很快就送來。老師看我吃得津津有味,開朗地“呵呵呵”笑,說:“肚子餓了就應該吃飯,這就是生活。”而畢業的時候,老師對我說句:“畢業就是貢獻的時候了!”我就帶這句話回國,那時臉上還掛嬰兒肥,一個文學孩子搖身一變,站上講台,就此成了傳授文學的“張老師”。
有時候想起來就不得不嘆一口氣,怎麼會那麼幸福?有幸受益於一個那麼好的老師?寫到這裡,驀然想起,曾經有一次,聯合報的聯合副刊就是以“找到幸福的事業”為題報導柯老師,那句話當然也是,老師為文學事業下的註腳,卻原來已不經覺被他的學生一併承繼,隨身帶行路。
之三:售後服務我做這一行也是有售後服務的,和賣保險一樣。
你剛才沒有聽錯,我……確……實……是……教……文……學……的。如何解釋?Well,文學是人學,而人的保值是一生之久,life warranty。
是的,我認為我有義務讓我的學生知道,人的一生,不管在甚麼處境中,你都可以保留你的價值。因為人生如行路,不同階段做不同的事情,不管事情表面上成與否,價值的重點是,你成了何等樣的一個人,是否對自己對別人都更有助益了﹖我每隔一兩年都會回台北,並且一定回台大和老師面對面報告自己人生的進展。老師總會特闢一堂課給我,當中包涵文學知識以及為人、為人師表的知識。不論我怎樣趕路(何況我常常是在散步),老師還是走在我前頭,總是可以一再指新路給我參考。老師自己也不諱言:我是有做售後服務的。說完發出一貫明朗愉快的笑聲。
而我發現,我把師門優良的“售後服務”精神也一併繼承帶回國了。三年多前,我教過的學生開始陸陸續續畢業。從此,我開始了在吉隆坡八打靈流域的售後服務,或偶遇、或約定時間地點,我鄭重其事地注意產品是否保持品質。感謝時間,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需要退廠大修繕的,而是看到很多招牌光鮮的。
這樣下來,我恍然大悟。這售後服務實在是對自己做的。身處如此弔詭的一個工作位置,把守人類靈魂建築系統最後一關,我終於明白,我何其榮幸被置放於一種難以估價的工作內容:難以言喻的路人甲或乙,通常會是乙,因為路人甲是父母,手足,甚至每個人自己。
我的幸福,我的價值,原來跟我如何看待這份責任、以及路過的人如何在我適時用手一指的助力之中,克服了,或竟勝過了路上那些教人彷惶甚或放棄的考驗有關。
但這也還只是暖身。
更精彩的永遠都在前頭,或在路上,快來了﹗
星洲日報/副刊‧文:張依蘋‧2009.07.01
http://www.sinchew.com.my/node/120738?tid=3
文學,約莫真是一種可以保鮮的專業,指的是精神狀態。而因此,當從事別的行業的朋友都被生活磨得差不多,我才暖身完畢,而宣告就要開始。
之一:開始知何為開始知何為,且為之。我神秘的未來讀者,你大概在問:所為何?
你看不到我,但相信我,我現在是一臉嚴肅地在鍵盤上敲字對你傾訴,好像你會是一個理解我的對象。這非常可能,為甚麼不呢﹖首先,你選擇了這本書,表示你可能也還沒從社會大學畢業(我也是,至今還是!)。那麼,我們可以一起思考,譬如,工作的意義﹖在精神方面,我比較貪心。我是不會願意只是專心等待月底的戶口數字,而已。我比較傾向用心做我認為應該做,且也有意義的事情──對自己,也對別人。
我想我真的選對職業了:教學和做研究,後者也等同:思考、寫作。我做我本來就要做的事情,且同時可以藉此養活自己。我知道我很可能是幸運的。而我也知道人生過程,每個人都需要經過一些波折,最後才抵達幸運。
我的工作與其說是面對知識,毋寧是面對人──那些面向不可知“未來”的人,我那些學生。這“未來”我也遭遇過,如今是我的“很久很久以前”。我們的路不盡相同,但有些地方我確實到過,有時不無驚險,卻也毫髮無傷地回來了。我說的當然不是“我是過來人”那種話,因為確知風景時刻在變。但我這些年真的看到了一些真相:那就是,不管是在課堂上,或是在學校的巷子漫步之際,有時甚至在課餘時間,KLCC或大將書店的偶遇裡,我都是一個路人乙,有機會主動提供良善的知識,一些參考資料,一個註腳。有些時候,也就是在學生從路人甲那兒鎩羽而歸,或是路人甲缺席的情況中,以“後備路人”的角色做一點額外提醒或揭示。
在適當的時候,站在正確的地方,手朝對的方向一指,卻並非直接介入問路者的旅程,以免無意中取消了他們探險的歡樂和豐收。當然,也是在他們尋路不得而發愁的時候,以經驗作為基礎,告訴他們:故事尚未結束,這只是暖身動作,而已﹗
之二:最幸福的事而我終於發現到,那種“認清自己位置”的自覺,事實上也來自一種承傳。我希望,我是一個會讓學生感到幸福的老師。你說馬來西亞,不,全世界,哪間大學開辦幸福課程啊?你當然知道,很多事情並不在課堂學習,而教育,常常不只是言教,更是身教。我的學習之旅中,有一位特殊的老師影響我走上和他相似的道路,教我以豁達的心態生活,告訴我甚麼叫虛己。
我記得,寫碩士論文的過程,我仿彿學會了如何與無涯的知識和平共處,以及,如何化解思想與生活的距離。第一次,我苦惱地問柯慶明老師:“老師,書這麼多,以前的已經看不完,現在又越出版越多越快,怎麼辦?”老師並不回答,叫我坐下,問喝茉莉花茶還是普洱茶?片刻,我捧醇厚的普洱茶,慢慢啜飲。這時,老師好整以暇問我:“這水哪裡來?”我隨口說:“太平洋吧?”老師笑點頭:“是啊!你現在只是喝一杯,不可能一口氣喝整個海洋。每天喝一杯,累積起來,幾十年也就很可觀了。”又有一中午時分,我氣急敗壞跑去找老師,問道:“老師,到底甚麼是生活﹖”老師站起來,問我:“肚子餓了嗎?先別說那麼多,現在是中午,應該吃飯了,走!我請你去福利社用餐!”於是在台大校園郵局樓上的學生餐廳坐下,簡餐很快就送來。老師看我吃得津津有味,開朗地“呵呵呵”笑,說:“肚子餓了就應該吃飯,這就是生活。”而畢業的時候,老師對我說句:“畢業就是貢獻的時候了!”我就帶這句話回國,那時臉上還掛嬰兒肥,一個文學孩子搖身一變,站上講台,就此成了傳授文學的“張老師”。
有時候想起來就不得不嘆一口氣,怎麼會那麼幸福?有幸受益於一個那麼好的老師?寫到這裡,驀然想起,曾經有一次,聯合報的聯合副刊就是以“找到幸福的事業”為題報導柯老師,那句話當然也是,老師為文學事業下的註腳,卻原來已不經覺被他的學生一併承繼,隨身帶行路。
之三:售後服務我做這一行也是有售後服務的,和賣保險一樣。
你剛才沒有聽錯,我……確……實……是……教……文……學……的。如何解釋?Well,文學是人學,而人的保值是一生之久,life warranty。
是的,我認為我有義務讓我的學生知道,人的一生,不管在甚麼處境中,你都可以保留你的價值。因為人生如行路,不同階段做不同的事情,不管事情表面上成與否,價值的重點是,你成了何等樣的一個人,是否對自己對別人都更有助益了﹖我每隔一兩年都會回台北,並且一定回台大和老師面對面報告自己人生的進展。老師總會特闢一堂課給我,當中包涵文學知識以及為人、為人師表的知識。不論我怎樣趕路(何況我常常是在散步),老師還是走在我前頭,總是可以一再指新路給我參考。老師自己也不諱言:我是有做售後服務的。說完發出一貫明朗愉快的笑聲。
而我發現,我把師門優良的“售後服務”精神也一併繼承帶回國了。三年多前,我教過的學生開始陸陸續續畢業。從此,我開始了在吉隆坡八打靈流域的售後服務,或偶遇、或約定時間地點,我鄭重其事地注意產品是否保持品質。感謝時間,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需要退廠大修繕的,而是看到很多招牌光鮮的。
這樣下來,我恍然大悟。這售後服務實在是對自己做的。身處如此弔詭的一個工作位置,把守人類靈魂建築系統最後一關,我終於明白,我何其榮幸被置放於一種難以估價的工作內容:難以言喻的路人甲或乙,通常會是乙,因為路人甲是父母,手足,甚至每個人自己。
我的幸福,我的價值,原來跟我如何看待這份責任、以及路過的人如何在我適時用手一指的助力之中,克服了,或竟勝過了路上那些教人彷惶甚或放棄的考驗有關。
但這也還只是暖身。
更精彩的永遠都在前頭,或在路上,快來了﹗
星洲日報/副刊‧文:張依蘋‧2009.07.01
http://www.sinchew.com.my/node/120738?tid=3
我收到了面试通知的电话
昨天,早上十一点四十八分,我收到了面试通知的电话,是宽中古来分校秘书处的,约我在这个月十日到该处面试,以便有机会当上中文教师。收到了这通电话,我的一颗心总算卸了下来,可以说是松了一口气。你知道,当早的我有多么地紧张,时不时都在注意着电话有无被拨通。说真的,我还真以为机会不大呢!毕竟,自己只是临近毕业,还没拿到总成绩单。
接到了面试通知,可说是开出了第一步。接下来,就得看面试当天的表现了。说实在的,当老师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,一直不曾放弃过。现在有机会了,我一定得好好把握,但愿我能够如愿以偿。
体育老师一直说,做任何事都得有所准备。所以,我准备好了,准备好了能够胜任老师这个职位的心理。我不再如从前般茫无头绪,而有着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,即从事自己喜欢与向往的职业,认真努力地教导好自己的学生,尽力地关心与帮助自己的学生。我一直以学长兼宿舍生活导师李振祥为榜样,他对我们学生的关心与帮助,真的是发自内心的,几乎做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了。
接到了面试通知,可说是开出了第一步。接下来,就得看面试当天的表现了。说实在的,当老师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,一直不曾放弃过。现在有机会了,我一定得好好把握,但愿我能够如愿以偿。
体育老师一直说,做任何事都得有所准备。所以,我准备好了,准备好了能够胜任老师这个职位的心理。我不再如从前般茫无头绪,而有着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,即从事自己喜欢与向往的职业,认真努力地教导好自己的学生,尽力地关心与帮助自己的学生。我一直以学长兼宿舍生活导师李振祥为榜样,他对我们学生的关心与帮助,真的是发自内心的,几乎做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了。
2009年6月27日星期六
人生如慢跑,慢跑如人生
我喜欢慢跑。我喜欢在一边慢跑时一边欣赏周围的风景,同时对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与检讨。有时,飞机飞过头顶,我会抬起头仰观,看着从一边飞来的它,不疾不徐地飞过天际,慢慢地消失在天的另一边。每次看到这一景,都会勾起自己无限的感触。慢跑,其实就跟飞行非常相似。它们都以不疾不徐的方式从起点稳健地到达终点。它不像快跑,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人生,其实就应该如慢跑般,以不疾不徐的方式慢慢地运行。唯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跑步的过程中,慢慢地欣赏着人生中的每一个时段。我们会特别留心与留意自己跑过的每一寸土地,怀念着自己与土地的每一次接触。它留下的印迹,几乎以无形的状态呈现。而且,它也可能被后来的人踏上,使之成为了别人留下的印迹。虽然如此,我们依然能够深深地有所感受,在于这些印迹都是自己留下的。别人虽然踏过,并不代表自己的已被取代。它依然还是属于自己的,而别人的仍然是别人的,没有谁能够取代谁。
人生,其实就如慢跑,也会有疲倦、懈怠的时候。每次到了这个时刻,都会勾起我们心里无限的冲突。它开始考验我们的意志,同时也在提醒我们,是时候应该转换一下方式了。意志衰落的,可能就此停下,而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超越自己。每次看到这种情况,这些人都会后悔,然后又想尽办法再超越,同时寄望别人摔倒,而使自己再次得到机会。明显地,这些人已化主动为被动了。而且,这些人一般上都不能再对慢跑有所体会了。他们只能活在与别人的竞争中与被施舍中。另外还有一些人,他们懂得转换方式,善于运用当下对自己有利的一面,使自己能够继续坚持,最终安全地抵达终点。他们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主动性,而不旁落别人。由于他们的坚持,最终使他们成为了社会上少数的成功人士。这种成功,是自己努力得来的,既非侥幸,也非取巧。
我一直以为,人生就应如慢跑般,既重视结果,也重视过程。它不像快跑,以冲刺为最终目标,而不重视过程。除了冲刺,还是冲刺。冲完了,回头一望,脑中闪出的尽是些如风的模糊的影像。我们不会感受到过去的存在,而只剩下风的呼啸与汗的淋漓。当我们无法看清任何东西时,比赛就已结束。它也不像足球赛,有伤停补时,也有加时,甚至点球。它只有一直不停地跑,而且是漫长的跑。它是那样地踏实、稳健。它有一种规律,即慢,却慢中带动,动中带慢。它不要我们冲刺,却也不允许我们停下。它要我们坚持。它要告诉我们的是,即使自己不是第一,但只要我们以稳健的步伐持续迈进,坚持不懈,最终依然会到达终点。慢跑如此,人生亦如此。
人生如慢跑,慢跑如人生。
人生,其实就如慢跑,也会有疲倦、懈怠的时候。每次到了这个时刻,都会勾起我们心里无限的冲突。它开始考验我们的意志,同时也在提醒我们,是时候应该转换一下方式了。意志衰落的,可能就此停下,而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超越自己。每次看到这种情况,这些人都会后悔,然后又想尽办法再超越,同时寄望别人摔倒,而使自己再次得到机会。明显地,这些人已化主动为被动了。而且,这些人一般上都不能再对慢跑有所体会了。他们只能活在与别人的竞争中与被施舍中。另外还有一些人,他们懂得转换方式,善于运用当下对自己有利的一面,使自己能够继续坚持,最终安全地抵达终点。他们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主动性,而不旁落别人。由于他们的坚持,最终使他们成为了社会上少数的成功人士。这种成功,是自己努力得来的,既非侥幸,也非取巧。
我一直以为,人生就应如慢跑般,既重视结果,也重视过程。它不像快跑,以冲刺为最终目标,而不重视过程。除了冲刺,还是冲刺。冲完了,回头一望,脑中闪出的尽是些如风的模糊的影像。我们不会感受到过去的存在,而只剩下风的呼啸与汗的淋漓。当我们无法看清任何东西时,比赛就已结束。它也不像足球赛,有伤停补时,也有加时,甚至点球。它只有一直不停地跑,而且是漫长的跑。它是那样地踏实、稳健。它有一种规律,即慢,却慢中带动,动中带慢。它不要我们冲刺,却也不允许我们停下。它要我们坚持。它要告诉我们的是,即使自己不是第一,但只要我们以稳健的步伐持续迈进,坚持不懈,最终依然会到达终点。慢跑如此,人生亦如此。
人生如慢跑,慢跑如人生。
订阅:
评论 (Atom)
